液压陶瓷柱塞泥浆泵的进出料管路安装是确保设备高效、稳定输送泥浆的关键环节,需兼顾密封性、耐磨性、抗振动性及与清淤流程的适配性。以下是详细的安装步骤及操作要点:
一、安装前的管路规划与准备
1. 管路参数匹配
管径选择:根据泵的进出口口径(通常进口 100-200mm、出口 80-150mm)确定管路直径,原则上 “进口管路不小于泵进口口径,出口管路不小于泵出口口径”(避免流速过高导致磨损或压力损失)。例如:泵进口 150mm 时,吸入管路选用 150mm 或 168mm(DN150)钢管;泵出口 125mm 时,排出管路选用 125mm(DN125)耐磨管。
材质选择:
吸入管路:以 “抗负压、轻度耐磨” 为主,选用 Q235 无缝钢管(壁厚≥6mm)或内衬橡胶的复合管(适合含砂量≤20% 的泥浆)。
排出管路:需 “耐高压、高耐磨”,优先选用内衬陶瓷(Al₂O₃含量≥92%)的复合钢管(耐压≥30MPa)或高铬铸铁管(适合含砂量≥30% 的高浓度泥浆)。
管路长度优化:吸入管路尽量缩短(≤5m),减少弯头(≤2 个),避免 “气蚀”;排出管路根据输送距离设计(如船载压滤机需≤10m,岸边输送可延长至 50-100m,需计算沿程压力损失)。
2. 配件准备
密封件:耐油耐泥橡胶垫片(硬度 70-80 Shore A)、金属缠绕垫片(高压法兰连接处)。
连接件:与管路匹配的法兰(PN40 及以上压力等级)、弯头(45° 或 90°,优先选用耐磨铸造弯头,曲率半径≥3 倍管径)、异径管(用于管径过渡处)。
辅助装置:吸入端需准备 Y 型过滤器(滤网孔径≤20mm)、止回阀(防止停机回流);排出端需准备压力传感器(量程 0-40MPa)、闸阀(调节流量)、伸缩节(补偿船体振动或温度变形)。
二、吸入管路安装步骤(核心:防漏气、防堵塞)
定位与固定
吸入管路一端连接清淤船的泥浆收集装置(如绞吸头出口、泥浆池底阀),另一端连接泵的进口法兰,路径需 “短、直、缓”,避免爬坡(若需爬坡,坡度≤15°),防止空气积聚。
管路用船体支架固定,支架间距:水平段≤2m,垂直段≤1.5m,固定方式为 U 型螺栓(内衬橡胶垫,避免管路磨损),确保管路无悬空晃动。
过滤器与止回阀安装
在靠近泵进口的位置安装 Y 型过滤器,滤网朝向垂直向下(便于后期清理杂质),过滤器前后加装压力表(监测进口负压,正常应≤-0.05MPa,超过则需清理滤网)。
过滤器与泵进口之间安装止回阀(单向阀),流向需与泥浆输送方向一致,防止停机时泵内泥浆回流至收集装置,避免再次启动时 “抽空”。
密封与排气处理
法兰连接时,先清理法兰面油污、杂质,放入橡胶垫片(尺寸与法兰匹配,无褶皱),螺栓对称均匀拧紧(力矩根据管径确定:DN150 约 300N・m),确保无渗漏(可涂少量密封胶辅助密封)。
若吸入管路存在高点(易积气),需在较高点安装手动排气阀,首次启动前打开排气,直至排出泥浆(无气泡)后关闭,避免气蚀损坏陶瓷柱塞。
三、排出管路安装步骤(核心:耐高压、抗振动)
高压段连接(泵出口至好的个阀门)
泵出口法兰与排出管路的首段连接,优先采用 “短节 + 弯头” 组合,避免直接焊接(方便后期拆卸检修)。法兰连接处使用金属缠绕垫片(耐高压),螺栓材质为 8.8 级高强度螺栓,拧紧后外露螺纹 2-3 牙。
距离泵出口≤1m 处安装闸阀(调节流量)和压力传感器,传感器信号接入控制系统,实时监测排出压力(需与泵的额定压力匹配,如泵额定 20MPa,传感器量程选 0-30MPa)。
延伸管路与补偿装置
若输送至船载压滤机,管路需沿船体固定,转弯处用耐磨弯头(避免直角硬拐),并在靠近压滤机进口处安装伸缩节(如波纹补偿器),补偿船体振动导致的管路位移(伸缩量≥50mm)。
若输送至岸边,管路需通过船体侧面的预留孔延伸至水下或岸边,出船处安装 “导向架”(固定管路,避免水流冲击晃动),并在船岸连接段加装浮动支撑(如浮筒),防止管路下沉。
末端处理
若对接压滤机,排出管路末端需加装柔性接头(如橡胶软管,长度 1-2m),减少泵振动对压滤机进料口的冲击。
若直接排放至岸边堆泥场,末端需安装扩散器(降低出口流速,避免冲刷场地),并预留闸阀(紧急停机时关闭)。
四、安装后检查与测试
外观与固定检查
确认管路无明显弯曲、变形,支架固定牢固(晃动量≤5mm),所有法兰螺栓无松动,过滤器滤网清洁,止回阀方向正确。
压力测试
关闭泵出口闸阀,进行 “静态耐压试验”:通过清水加压至泵额定压力的 1.2 倍(如额定 20MPa,试验 24MPa),保压 30 分钟,检查管路、法兰、阀门无渗漏,压力降≤0.5MPa 为合格。
动态运行测试
通入低浓度泥浆(含固量≤10%),启动泵,逐步打开出口闸阀,观察:
吸入端:无漏气(法兰处无气泡),过滤器前后压力差≤0.1MPa(压差过大需清理滤网)。
排出端:压力稳定(波动范围≤±1MPa),管路无异常振动或异响,伸缩节、柔性接头无过度变形。
关键注意事项
防腐处理:所有外露金属管路(尤其是船体外部部分)需涂刷防腐漆(如环氧煤沥青漆,厚度≥150μm),避免河水腐蚀。
耐磨维护:定期检查排出管路弯头、三通等易磨损部位(每 500 小时),若内壁磨损厚度超过原厚度的 30%,需及时更换。
适配船体振动:管路与船体支架的连接需预留一定缓冲量(如用橡胶垫隔离),避免刚性连接导致管路疲劳断裂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确保进出料管路与液压陶瓷柱塞泥浆泵、清淤船作业流程高效匹配,实现泥浆的稳定、低损耗输送。